经常拿宝宝与别人比较会影响心理健康
经常拿宝宝与别人比较会影响心理健康
案例:小雨今年五岁了,平时是个乖巧可爱的孩子,可就是特别喜欢和别人比较。和小朋友一块儿玩游戏,我将小卡片作为游戏奖赏分发给他们,可他看见别的小朋友卡片比他多,就变得不高兴了,还不自由主的掉眼泪,大人说上一句:“好了,大伙儿一块儿玩!”他便号啕大哭。如果见到别人的画比他画得好,他也会立马把那个小朋友的画撕得粉碎,然后还嘟哝一句:“看你还画得比我好!”
其实,孩子在3岁左右,已经出现爱比较的心态。对于过分追求完美主义的孩子来说,他们的眼里经常会容不得一粒沙子,如果发现别人在其他方面比自己做得好时,会产生一种气恼、委屈、疑惑和愤恨的态度情绪,不肯容纳别人优点。如果不能及时引导,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将有害无益。作为家长,需要做到:
1、引导孩子接纳自己的缺点并欣赏他人优点
每个人都像一块银币,拥有了优点同时也存在了缺点。孩子也不例外,大人也应该保持一颗包容的心去接受孩子的缺点,不要因为孩子的缺点而去过度指责他,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不愿意正视自己的缺点。
那么要如何让孩子接纳自己的缺点呢?
父母正确引导孩子,不盲目指责他。比如:宝宝到了用餐时间,不乖乖就餐,反而喜欢一边看卡通片一边吃饭。妈妈会特别烦恼,无论自己怎么批评他,还是不见效果。这时,妈妈可以用聊天的方式告诉宝宝“老师与妈妈都觉得宝宝是个好孩子,和同学们相处得很好,对老师又有礼貌。但有一点让妈妈很不满意”,通过先给孩子带“高帽子”,让孩子知道自己也有优点。再引导孩子去思考,自己的哪些做法是错误的。告诉孩子“只要改正了这些缺点,妈妈和老师都会觉得宝宝是个非常听话乖巧的孩子。”认同比批评更能让孩子去接纳自己的错误。
学会欣赏他人,就如建立友谊高峰的一块踏脚石。常常听到宝宝抱怨他的小伙伴不好。作为一名家长,先不要一口否定孩子的观点。而是试着去理解下孩子的说法,并且告诉他人无完人,小伙伴身上固然有缺点,但也有很多优点啊!妈妈还可以与孩子一起回忆,看看小伙伴都有哪些优点,比如帮助老师抹桌子,演讲故事很出色等。在妈妈的帮助下,孩子更能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欣赏别人与包容他人。
2、把孩子爱比较的心转化为进步的动力
爱比较的孩子一般都爱争强好胜。作为家长,应抓住孩子的心理特征,尽量利用这种竞争意识去调动他们不动怒不生气的积极性,把孩子原本爱比较的妒忌心转化为进去的动力。以上述例子来讲,同桌长期受到老师的表扬,妈妈可以和琪琪一起来探讨,为什么同桌这么受老师的认可呢?
原来,是因为同桌各方面表现都很好。她会乖乖听老师的安排,认真完成作业,上课积极回答问题,而且各方面都很优秀,不仅功课做得很好,还有很多文艺才敢。所以老师才经常表扬同桌。妈妈接下来可以问琪琪,要怎么样才能像同桌一样备受老师肯定呢?相信孩子在妈妈的启发下,会很快明白,只要自己也能做到像同桌一样优秀,甚至做到比她更加优秀,老师也会给予肯定的。
3、不轻易拿孩子与别人比较
经常会看到,很多父母大声责骂自家的孩子,“你看自己,一点都不听话”“”你看谁家的小孩,跟你一样大,人家又聪明,又听话,为什么你自己就那么不争气呢?“其实,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看似好心,却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和挫败感,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其实,孩子的观察能力是很强的,即使没有大人把他们与别人进行比较,他们也会不由自主地把自身和其他孩子进行比较。他们也有自己的认知和评价系统。如果这个时候,家长再拿孩子跟别人进行比较,无疑就会雪上加霜。
作为父母,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对比,这种教育方式普遍存在。在社会心理学家看来,和别人对比,在一个人心理成长过程中,具有两种重要的功能:第一是认识自己,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认识自己的,因此,每个人都是以他人作为目标。第二是,确立目标。人都是与别人的对比的过程里,找到自己正确的人生目标、理想与努力的方向。但是对孩子来说,在与人对比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不好或者不合理的情况,容易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
作为父母,也要学会欣赏自己家的孩子,学会赏识他们的优点,才能让他们获得进步;即便孩子有了缺点,也不要和别人对比来促进他改正,相反,抱着公正的态度,客观的告诉孩子,反而会让他获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