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吃粽子的看法
人们对吃粽子的看法,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在这一天,民间会举办赛龙舟,家家户户也会一起包粽子,煮咸鸭蛋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下面为大家分享人们对吃粽子的看法。
人们对吃粽子的看法1
众所周知,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吃粽子成了不可避免的传统习惯,要增添生活的美好感,有时候形式感还是必须得有的。
还记得我第一次吃粽子还是非常小的时候,大概只有几岁吧,在我外婆家吃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粽子。粽子的外观感觉很是Q萌,棕叶独特的包裹方法,至今都没有学会,当时只是觉得非常神奇,食物还可以这样包着吃。很有和大自然亲切的感觉,有点像竹筒饭,利用自然界中的植物来进行加热食物,吃起来美味有趣。
剥开外面一层层的粽叶后就可以看到饱满鲜嫩的粽子了,热腾腾的香气里面扑鼻而来。但是现在都非常不喜欢剥开粽叶黏糊糊的感觉,容易把手弄脏,但不妨碍它成为童年回忆的一部分,非常的有亲切感。在外婆家,端午节围绕着一群家人,一起吃着粽子,非常美好的记忆。
我依稀记得第一次吃的粽子是蜜枣味,也是一款非常经典的粽子口味了。蜜枣味的粽子吃着很甜,吃多了会有点感觉油腻,糯米包裹着里面的各种馅,不咬下去你永远不知道是什么口味,阿甘说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我觉得粽子也像极了生活。要问我第一次吃到粽子现在回忆起来是什么感觉,我觉得就是童年时代幸福快乐的感觉。
随着现在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对普通的食物已经越来越不满足了,什么消费都在升级,不仅要食物营养健康还要饭店装修豪华环境好,美食需要色香味俱全,什么都需要上档次。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不是吃什么,最重要的是和谁吃,以及当时的心情。
这样好的美食不仅好吃美味还赏心悦目,遇到中国的传统节日,比如端午节,就应该一家人团团圆圆坐下来一起吃饭,一起吃粽子,这样不管你吃到什么馅的粽子,都是最美味的。
人们对吃粽子的看法2
对粽子寓意的看法
1、来历:
纪念屈原
端午吃粽子,现在人们普遍公认的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传说,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
老百姓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知体,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一“筒粽”的由来。
早在春秋时期粽子就出现了,到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2、寓意:
而最初粽子的寓意是用作祭祖及神灵的,因道为古人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必须在每年的五月五日举行祭祀活动,以除瘟、驱邪、求吉祥。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改变,人们过端午节吃粽子都是承袭传统的表现。不同的地区粽子的种类很多,然而,吃粽子的意义都是一样的。
人们对吃粽子的看法3
一、端午节吃粽子的意义是什么
其实端午节吃粽子主要是为了纪念屈原。当年屈原因为秦攻打楚都,它悲愤交加、对国家彻底死心,于是就投江自尽。村民们为了纪念和保护他的躯体,不让江中的鱼侵蚀屈原的尸体,于是就向江中投入一些食物。
但是这些食物很快就会被鱼儿吃光,又一次开始侵蚀屈原的尸体。于是大家想出了一个办法,就用粽叶和糯米裹在一起,然后投入江中,这样鱼儿吃起来比较困难,吃的`非常慢,所以就很好的保护了屈原的躯体。因此这个习俗延续到现在,到了端午节的时候,大家都会吃粽子,主要就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
二、粽子的口味儿有哪些
1、肉粽
在南方地区端午节的时候,家家都户户都会包肉粽。肉粽主要是用肥瘦相间的五花肉来包的,肉需要先提前腌制一下,然后将切好的五花肉放入到糯米当中一起包裹。煮出来的肉粽,吃上去肥而不腻,精肉软烂,非常的好吃。尤其是浙江嘉兴的肉粽在全国都是非常有名的。
2、蜜枣粽
北方人比较喜欢吃甜的粽子,所以在包的粽子里面会加入蜜枣,这样煮出来之后,蜜枣的香甜味就会渗入到糯米当中,一口咬下去可以吃到蜜枣的香甜以及蜜枣的软糯口感,这在北方也是非常受欢迎的一种口味的粽子。
3、白米粽
白米粽其实就是普通的糯米包裹而成的,里面没有放任何的馅料,所以煮出来之后,除了有粽叶的清香之外,没有其他的味道。但是它的吃法有很多,可以蘸着白糖吃,可以把它切成片,放在油锅里面炸着吃,也可以在上面淋上一些红糖汁来吃,特别的好吃。
这种从古传到今的文化习俗,也是被大家尊重和传承的。所以现在到了端午节,全国各地的人们都会开始包粽子,吃粽子,同时也会举办一些民俗活动来庆祝端午节,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人们对吃粽子的看法4
粽子的寓意
古称“角黍”,“盖取阴阳尚相苞裹未分散之象也。”传说是为祭投屈原而发明的。最早记载见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粽”字本作“糉”,芦叶裹米也;又名角黍或作粽。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屈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把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竹筒装米,投入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也就是所谓的竹筒饭。
《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