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韶华指不辜负美好的时光、美好的年华。
不负韶华什么意思1
不负韶华指不辜负美好的时光、美好的年华。指把自己的梦想作为前进的方向和动力。不辜负自己的努力,不辜负每一分钟。
不负韶华出自诗人海子的名篇《以梦为马》,意思是把崇高理想当做自己不断前行的动力,拼搏进取不辜负这大好的岁月年华;原句为“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我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道路上”
美好的瞬间,成为永恒的记忆;奋斗的历程,挥洒出梦想的华彩。我们需要珍惜时间,不虚度光阴,做有意义的事情。
不负韶华的现实启示:
1、把握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就像我们的生命一样宝贵。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时间总是不待人,若我们自小不懂得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等我们老去时,再后悔也来不及了。
2、要珍惜当下,每天努力奋斗,不要辜负我们的青春年华。幸福的生活是奋斗出来,而不是抱怨出来的,不要辜负每一分每一秒。
不负韶华:意思是不辜负美好的时光、美好的年华。
韶华:指美好的时光,常指春光,也指美好的年华,指青年时期。
语出“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意思是将自己的`梦想作为前进的理由和动力,不辜负自己的青春年华和努力过的时间。马,在这里是指动力,亦有希望的意思。以马这种强健美好的动物作为希望的载体,承载内心的理念和梦想,为未来的人生提供内在支持。
“不负韶华”意思是指不辜负美好的时光、美好的年华。原句是“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出自海子的著名诗篇《以梦为马》,一般用来告诫人们珍惜时光,在好的年华里为自己的梦想努力拼搏。
“不负韶华”造句:
1、时间不等人,历史不等人,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同时间赛跑、同历史并进。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2、心中有梦,以梦为马,志存远方,不负韶华。光芒万丈,行走四方。路在脚下,心怀远方。
3、万物更新、祈愿在心,转眼又是新的一年,过往的365个昼夜,8760个小时,每一分、每一秒都定格在记忆的时光轴里,许多年以后记忆中的记忆会化成曾经的故事,也会化作风雨继续陪伴在我们未来的日子中。
不负韶华什么意思2
不负韶华什么意思
“不负韶华”的意思是不辜负美好的时光、美好的年华。“韶华”指的是青春年华,“不负”意思是不辜负、不浪费。其中,“韶华”出自唐·戴叔伦《暮春感怀》诗:“东皇去后韶华尽,老圃寒香别有秋。”
明·李唐宾《梧桐叶》第一折:“韶华将尽,三分流水二分尘。”清·讴歌变俗人《醒世缘弹词》第九回:“看看又是残冬过,满眼韶华一片春。”唐李贺《啁少年》诗:“莫道韶华镇长在,发白面皱专相待。”
宋·秦观《江城子》词:“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李大钊《青春》:“赠子之韶华,俾以青年纯洁之躬,饫尝青春之甘美。”元·马谦斋《沉醉东风·自悟》曲:“人我场慢争优劣,免使傍人做话说,咫尺韶华去也。”
与“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相似的诗句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
《以梦为马》
作者:海子
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
和物质的短暂情人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道路上
万人都要将火熄灭
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
此火为大 开花落英于神圣的祖国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借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
此火为大 祖国的语言和乱石投筑的梁山城寨
以梦为上的敦煌——那七月也会寒冷的骨骼
如雪白的柴和坚硬的条条白雪横放在众神之山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投入此火 这三者是囚禁我的灯盏 吐出光辉
万人都要从我刀口走过
去建筑祖国的语言
我甘愿一切从头开始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也愿将牢底坐穿
众神创造物中只有我最易朽
带着不可抗拒的死亡的速度
只有粮食是我珍爱 我将她紧紧抱住
抱住她 在故乡生儿育女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也愿将自己埋葬在四周高高的山上守望平静的家园
面对大河我无限惭愧
我年华虚度 空有一身疲倦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岁月易逝 一滴不剩 水滴中有一匹马儿一命归天
千年后如若我再生于祖国的河岸
千年后我再次拥有中国的稻田
和周天子的雪山 天马踢踏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我选择永恒的事业
我的事业 就是要成为太阳的一生
他从古至今——"日"——他无比辉煌无比光明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
最后我被黄昏的众神抬入不朽的太阳
太阳是我的名字
太阳是我的一生
太阳的山顶埋葬 诗歌的尸体
——千年王国和我
骑着五千年凤凰和名字叫"马"的龙
——我必将失败
但诗歌本身以太阳必将胜利
扩展资料
这首抒情诗《祖国(或以梦为马)》,写于1987年。这时,正是海子“冲击极限”写作大诗《太阳·七部书》的`中期。
因此,这首诗与海子的写作状态、抱负构成被此印证关系,同时也预言了自己的命运。如今,斯人已逝,我们返观这首诗,竟仿佛在读一首诗人的宣谕和谶语,有种墓志铭般的悲慨与圣洁。
这首诗体制不大,但境界却格外开阔。在强劲的感情冲击中,诗人稳健地控制着思路,三个层面,彼此应和、对话、递进,结构严饬、硬朗。
在高蹈的理想与谦卑的情怀,生命的圣洁与脆弱,诗人的舛途与诗歌的大道……这些彼此纠葛的张力中,书写了一个中国诗人的赤子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