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外国人吃吗

时间:2024-07-03 12:29:16
蝗虫外国人吃吗

不吃

  蝗虫外国人吃吗1

蝗虫是什么?

在其他国家,蝗虫一旦泛滥成灾,那就意味着难以弥补的损失,而在我们国内,蝗虫别说泛滥成灾了,连活着都是个问题。千百年来,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了许多对付蝗灾的办法,到了现代采用高科技和生物防治等方式,基本上已经把蝗灾发生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

除此之外,蝗虫在许多人的眼中,还是一道难得的美食。尤其是云南,广西等西部省份,蝗虫总是饭店里一道必不可少的菜肴。以至于现在国内已经出现了蝗虫养殖业,一斤蝗虫的价格甚至堪比牛羊肉。蝗虫在地球上横行了千百万年,估计从来没想到自己会沦落到这般境地。

近年来,东非,西亚,南亚等地都在闹蝗灾,但是蝗灾到了喜马拉雅山旁边,就停住了脚步,估计这些蝗虫也知道喜马拉雅山那边的生存难度。在我们的邻国俄罗斯,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俄罗斯蝗灾却开始变得越来越频繁,成为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头号对手。

我们知道,俄罗斯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耕地面积虽然很大,但是农业生产的人却不多,这就导致蝗灾一旦发生,几乎难以抑制。

2018年的时候,俄罗斯就发生了一场规模巨大的蝗灾,虽然当地人长得人高马大,但是面对数以亿计的蝗虫,他们也没有任何办法。当地人也采用了很多方式,用火烧,用农药,都是治标不治本。小小的蝗虫,竟然在俄罗斯成为了霸主级生物,可见投胎也是一门艺术啊。

在俄罗斯,几乎没有人对蝗虫怎么吃感兴趣,再说他们也不会吃。而且,蝗灾中的蝗虫本身就不能吃,你知道吗?

在正常状态下,蝗虫可以吃,但是在蝗灾中,蝗虫会发生“变身“,并释放出苯乙腈这种化合物,一旦遭到攻击,苯乙腈就会被转化为剧毒的氢氰酸,这也就是在大规模蝗灾中,天敌很少吃蝗虫的原因,不但普通的动物不能吃,人吃了也会中招。

所以说,生物防治只能在平时预防蝗灾使用,一旦蝗灾爆发,生物防治的办法就难以奏效了。

  

蝗灾时蝗虫真的吃人吗

蝗灾时蝗虫会大量的吞食各种植物,因此会造成人类社会粮食的极度短缺,平时蝗虫虽然是比较温和的,但是蝗灾发生时,蝗虫就像中了邪一样,性情开始变得凶猛,但是这时的蝗虫虽然爱吃,但是并不会吃人,毕竟它们都是成千上万的成群出现,所以要是吃人的话,那蝗灾简直就是能灭族的灾难了。

蝗灾时的蝗虫是怎么来的

其实我国自古以来都是农耕文明,所以对于蝗灾有着非常多的经验之谈,蝗虫平时都是单独生活的,所以很难出现蝗灾时成群生活的现象,但是当天气干旱的时候,蝗灾出现的概率就会变大,因为蝗虫卵在这样的环境中孵化成功率会非常高,尤其是28-34摄氏度之间的环境,因此古人才说“旱极则蝗”,要知道一只蝗虫白天就能产下四百颗卵。

蝗灾时的蝗虫为什么不能吃

蝗虫在香港就有着“飞虾”的'美称,因此平时普通的蝗虫是可以吃的,但是在蝗灾发生时,很多人认为这种蝗虫体内有毒,是不能吃的,但是目前为止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说明蝗灾时的蝗虫能不能吃,但是一般来说蝗灾时的蝗虫繁殖太快,即便是吃也是没法阻止蝗灾发生的,因此最好不要贸然的尝试吃蝗虫。

蝗灾时的蝗虫能喂家禽吗

蝗灾时的蝗虫是不太适合喂食家禽的,因为据说蝗灾发生时,蝗虫一旦成群结队,它们就会出现保护机制,从而释放一种叫做苯乙腈的化学气体,而鸡鸭等家禽闻到这种气味后就会拒绝进食,并且鸡鸭吃蝗虫也不是解决蝗灾的根本办法

因为一只鸭子只能在一天内吃掉半斤蝗虫而已,但是蝗虫繁殖速度太快,迁徙速度过快,所以蝗灾发生时最好是不要将鸡鸭赶出去喂食,这在蝗虫灾害为什么不放鸡中就曾经提到过。

  蝗虫外国人吃吗2

01为什么,沙漠蝗虫总袭击国外?

沙漠蝗虫原产于非洲与阿拉伯半岛。在非洲,受害最严重的是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阿拉伯半岛主要是沙特阿拉伯,阿曼和也门等国。那么,沙漠蝗虫为何会出现在南亚国外?

科学家介绍说,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大约每过5年,东南信风就会减弱,这就会导致太平洋东部海域温度升高,东非、阿拉伯半岛地区的降水则会大大减少。

这些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沙土变得异常干燥,这正是雌性沙漠蝗虫产卵最理想的条件,沙漠蝗虫当然不会错过这段时间,开始大量产卵,等待雨季的到来。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西国外洋水温升高;但是千岛寒流带来的冰冷海水源源不断涌进东国外洋。这样一来,东国外洋和西国外洋之间的海水温度差越来越大,东国外洋吹过来的冷空气,带来了大雨。这时,沙土中的卵大量孵化。

阿拉伯半岛的沙漠蝗虫大量孵化出来,这时候这赶上季风,于是,它们借了季风的光,随着季风开始大规模入侵到了国外地区。

  

02暴脾气:一旦聚集成群,性格开始暴躁,啃食同伴疯狂交配

蝗虫总科下属的常见成员很多,在中国草丛里和天地里常见的不是沙漠蝗虫,而是东亚飞蝗、稻蝗和小车蝗,它们也分别属于斑翅蝗科、稻蝗科和斑腿蝗科。

而沙漠蝗虫,属于短角蝗科沙漠蝗属沙漠蝗种,成年沙漠蝗虫体重约2克左右,身长6-8厘米。主要分布在东非一带,在阿拉伯半岛和北非也有少量分布,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破坏性的迁徙害虫。

独居型蝗虫呈灰黄色或灰色,通常在夜间飞行,它们的性格相对温和,还有点害羞,吃的不多,飞行距离也就不到百米,对人类的危害不大。

但是群居的沙漠蝗虫就不同了,它们白天飞行。一旦聚集到60只以上,蝗虫的颜色就会发生变化,性格也开始变得暴躁不安,攻击性很强,还会啃食掉队的蝗虫同伴,食欲也开始大增,更可怕的是,它们开始疯狂交配,形成密集的蝗群。

在蝗虫群里,它们的范围在1-200平方千米不等,每平方千米可能有4000万-8000万只成年蝗虫。蝗群机动性极高,通常随风日行约16千米/小时,一天可以游走约5-150千米,甚至有日飞行300千米的记录。

沙漠蝗虫基本上都带有毒素,它们一旦遇到危险,就会分泌出体内的苯乙腈,来试图保护自己,杀死敌人,所以中国的吃货万万不可尝试。

03食量大:巴黎大小的蝗虫群,2天能吃掉国外人1天口粮

沙漠蝗虫对食物从不挑剔,即使在沙漠里,它们只需啃食稀疏的沙漠植物能维持生活;而国外对蝗虫来说已经很满意了。人喜欢吃的粮食和蔬菜,它们当然喜欢;即使是人不吃的野草与各种树叶,它们也照吃不误。

它们食量很大,沙漠蝗虫所过之地,一般寸草不生,颗粒不留。成年沙漠蝗虫每天能吃掉相当于自己体重2克的新鲜植物。

根据国外专家统计,一平方公里大小的沙漠蝗虫群,一天所吃掉的食物,相当于10头大象,25匹骆驼,一天大约要吃掉2500人一天的口粮。如果是一群巴黎面积大小的蝗虫群,2天之内也许能吃掉相当于国外人口的1天的口粮。

不要总以为蝗虫只吃素的,饿极了它也会食人。据史书记载,乾隆年间的蝗灾,就有“人有不辩路径为蝗所食者”,意思是说一个人迷了路,不小心被蝗虫吃了。直到晚清,还有蝗虫“食一小儿几尽”的`事情。

04繁殖快:1个月能繁殖1代,存活约3个月,每繁殖一代数量增加20倍

沙漠蝗虫具有惊人的繁殖能力。它的整个繁殖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先是吃植物,成年后交配产卵,然后卵自行在沙土中孵化,破土而出,继续吃植物,继续交配产卵孵化,如此循环往复。

气温40度左右的环境下,沙漠蝗虫的繁殖力达到顶峰,1个月就能繁殖1代,每代存活期长达3个月,蝗群每繁殖一代,种群数量增加20倍。意思就是说,如果上一代的虫卵没有处理掉的话,下一代蝗虫的数量就会在上一代的基础上翻20多倍,一次比一次猖獗。

一般情况下,雄性沙漠蝗虫先成虫,并散发出刺激雌虫的气味,吸引雌虫前来约会,它们交配一般会持续几个小时。交配后,雌虫的腹部开始随着卵的时尚而肿胀。

一只雌蝗虫一生中可以产3次卵,通常间隔约8-12天,一次能产80-120颗卵。产卵的时候,雌虫会把肚子插入松软的土中,深度达10厘米左右,产卵后土会把卵盖住,很难被发现。

虫卵最适合孵化的土壤是先干后湿。如果土壤过于潮湿,绝大部分卵都难以孵化,会被真菌所破坏。虫卵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最初5天里,它们需要吸收相当于它们自身的重量的水分,如果它们得不到这么多的水,一般不会孵化。

虫卵一般约在2周内孵化,幼虫可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时尚成虫,成虫后就可以繁殖第2代了。它们的寿命一般不长,大约为3个月左右。

05天敌多:最怕粉红椋鸟,一天能吃110-150只蝗虫

由于政府的无能,国外农民对于蝗虫只能采取自救互保的方式,常用敲打金属罐恐吓与陆地喷雾结合的方法驱虫。但面对遮天蔽日的蝗虫群,这样的控制方法当然没啥明显效果。

按照生物链理论,任何生物都有天敌。沙漠蝗虫也不例外,它们在自然界有许多天敌,主要包括牧鸡、牧鸭、鸟类、蛙类等,还有黄蜂、苍蝇、马毛蠕虫与螨虫。

许多鸟类向来以蝗虫为食,其中有一种鸟,叫粉红椋鸟,这种鸟以蝗虫为主食,一天能吃110-150只沙漠蝗虫,可以说是生物灭蝗的主力军。但是,粉红椋鸟只能治理中低密度的蝗虫,我们指望鸟类把蝗虫吃光可能并不理想。

马毛蠕虫可以说是蝗虫的克星,被它感染的蝗虫几乎不能繁殖;螨虫更是厉害,常常以蝗虫的卵为食,还会附在蝗虫身上从蝗虫身上吸时尚;黄蜂和苍蝇会掠食蝗虫的幼虫。但由于群居的蝗虫数量众多,所以它们对蝗虫的抑制作用也很有限。

所以说,生物防治,只能治理中低密度的蝗虫。当然,只有解决虫卵,才是根治的方法。如果找到蝗虫的产卵地,提前挖出来消灭掉,自然形成不了蝗灾。但是灭卵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产卵地不好找,而且卵在地下,地面上根本看不出来是否有卵。

《蝗虫外国人吃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