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破解这三大问题,就能帮助孩子爱上阅读!

时间:2024-01-17 22:44:17
家长破解这三大问题,就能帮助孩子爱上阅读!

家长破解这三大问题,就能帮助孩子爱上阅读!

他们很着急,不止一次的问我究竟该怎么办?

我曾经回答过几次他们的问题,办法说起来也不多,无非就是买书、读书。可朋友们还是不知疲倦的问我这个问题。

后来,我想了很久,我突然觉得要解决“孩子不读书”的问题,单纯的提出办法,恐怕提出的办法,只能是一厢情愿。为什么是一厢情愿?因为我提出的办法,其实是没有寻找到朋友们孩子不读书的根源的。找不到根源,所谓的解决办法只是一厢情愿,根本不能直达朋友们的内心深处,自然也就无法给予他们信心,自然也就会让他们对我所给出的方法产生一种不自觉的怀疑,而正是这种怀疑让朋友们面对我给予的方法望而却步。

孩子不读书,看起来原因很多,但我仔细研究了下,其实根子上是一样的。很多哲人都说:世间的问题,其实是人的问题。孩子不读书的问题,根子还是人的问题。

我说人的问题,很多父母脑海中第一浮起的念头就是“孩子不读书,根源就是孩子自己不想读书,不愿意读书”。孩子是一个完整的人,拥有自己独立的思维。自然,他不愿意读书,肯定是他自身出了问题。

但是,孩子自身所谓的出问题,其实只是表象,表象的背后,刻着的其实是对于孩子有潜移默化的父母或者孩子家人的问题。

我将孩子不读书背后家人的问题归纳为几个方面:

意识的问题

意识,谁的意识问题?表象上,展现出来的是孩子的意识问题,孩子意识上,或者说主观上没有阅读的兴趣,没有阅读的欲望,更深入的说,在孩子生活中,相比于阅读,看电视、玩游戏对于孩子来说更有吸引力。简单地说,就是孩子不想读书。

内里呢?孩子不读书,内里来看,实际上是父母,或者说家人的意识出现了问题,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我们作为父母,或者说家人,必须要让孩子走进读书的世界。更简单的说,我们并没有让孩子能够拥有体会读书究竟是什么的经历。

悲哀的说,很多家庭的父母或者家人,在孩子0到3岁的敏感黄金期,并没有让孩子接触到书。即便是有些父母有给孩子讲故事,甚至利用电子设备让孩子接触到有声读物。

有些偏激的说,对于孩子来说,电子设备激发的有声读物,对于孩子的阅读弊大于利。传承了几千年的纸质书阅读,相比于有声读书,更能够激发孩子与生俱来的敏感好奇。只有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才可能让孩子最终对书产生兴趣。

正因为父母或者家人的意识里,没有这种让孩子接触书或者让孩子对书产生敏感乃至于兴趣的意识,所以孩子从先天上对书就是缺乏基因唤醒的。

界定的问题

我们经常说孩子没有意识到读书的作用,或者说意识到学习的.作用。确实,对于孩子来说,读书是非常痛苦的,受控于父母的逼迫,老师的要求。孩子他不会意识到,读书应该是一个认知世界的渠道,或者说窗口。

为什么他们不会意识到读书不是单纯的掌握知识的窗口呢?因为从父母的思维来看,父母对于读书的界定就是存在问题的。

为什么这么说?我曾不止一次问父母朋友“你们给孩子买书么”,父母回答的很迅速,只听他们回答“怎么不买呀,老师布置买什么,我们都是第一时间买”。这种想法看起来很有道理,对于老师非常的配合。深入剖析,难道不存在很大的问题么?

难道给孩子买书,必须要老师要求甚至布置,才应该去买么?我经常听到一些朋友诉苦,今天又给孩子买了多少钱多少钱书。这种诉苦,其实是存在很大问题的。买书,不应该成为一种商业投资。所谓的商业投资,是要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对比的,是要考虑盈利与亏损的问题。

问题是,买书是一种商业投资么?不是,书中蕴含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情感与经验。我们买来给孩子阅读,不应该单纯的希望获得商业投资的快速回报。这是不现实,也是不切实际的。知识的回报,一定是长期而难以估量的。

说到底,是一个界定的问题。我们很多父母,把买书界定为一种投资,希望能够通过买书,让孩子学会阅读,并从阅读中获得成长,获取一个好的成绩,上一个好的名校,最终获取一份高额的收入。

这个界定,决定了很多家庭的父母的买书时间,这个时间一定是在孩子进入学堂以后。当孩子进入学堂以后,父母们受限于老师乃至于学校的力量,不得不开始为孩子购买书籍。正因为这种功利的界定,让父母的买书行为变得功利化。父母们买书后,极度渴望孩子能够通过自己买书的行为激发阅读的兴趣,习得阅读的能力。

事与愿违。孩子并没有如我们界定的那样,爱上阅读,反而对阅读愈发的反感,最终让父母们购买的书籍在家庭中蒙尘。因此,不少父母经常在亲朋面前诉苦:家里买的书都快放不下,我要是不逼着孩子看,孩子一本也不看,上面都落了一层灰了。

界定的功利,最终传达给孩子的绝不是什么正能量的力量。正因为我们不少父母存在了界定的误解,将学习和阅读简单的化了等号,这才让孩子错误地以为“读书就是学习”,而从心理上对阅读滋生了“畏惧”。

角色的问题

正因为界定的功利,导致了很多父母对于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也出现了问题。对于孩子,我们给予自己的定位,是主宰,掌控孩子未来成长的方向。这种角色定位问题,来源于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残余。

封建思想对于父子的界定是“子以父为纲”。什么意思?在封建社会,父亲可以主宰孩子的儿子,不管是婚姻,还是前程,总之涉及孩子的方方面面。我记得在封建社会法律中就有一条“忤逆罪”,是封建皇朝的第一大罪状。

忤逆一指冒犯、违抗之意;二指不孝顺、叛逆之意。忤逆是指缕缕违背意愿或意见相左。常用于形容夫妻感情不和或子女叛逆。

说到底,所谓的忤逆,就是不顺从、违反了父母的意见。虽然新中国成立了,打破了封建社会,但这种残存其实还滞留在很多父母的脑海中。

正因为我们在角色的定位上,把我们定位为孩子的主宰,而不是朋友、协助者、指引者,这才会让我们在帮助孩子养成阅读兴趣这件事情上面采用逼迫的方法,而不是采用潜移默化等比较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方法。

肯定有人想反驳!但我们摸着心叩问自己:我们是不是不止一次的大声呵斥孩子“你怎么又在看电视,怎么不去读书”、“爸爸妈妈花了那么多钱给你买书,你怎么就不知道好好看看书,回报回报我们呢”等等。我们可知道,也许当我们在呵斥孩子不读书的时候,孩子正在心里嘀咕着“还叫我读书,你不也不读书,总是在看电视或者玩手机”。

意识不改变,界定不更正,角度不纠正,妄谈什么让孩子从“不阅读”走向“阅读”,恐怕更多的还是“空想”。

《家长破解这三大问题,就能帮助孩子爱上阅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